妙手医生
问: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答:2019新型冠状病毒,缩写为2019-nCoV,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起源于武汉。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什么症状呢?
答:1.多伴有发热,但大多身热不扬,多不伴恶寒,无壮热
2.干咳、痰少,咽喉不利。
3.乏力、倦怠感突出。
4.多伴有食欲差,甚至恶心、大便溏泻等症状。
5.口干、口苦、不欲饮。
6.舌苔厚腻。
问:那要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答:1、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勤洗手
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问:2019-nCoV的中医属性归类是什么呢?
答:从2019年12月份以来,武汉属于暖冬气候。时值冬至、三九之时,寒令当至未至,应寒而未寒,反为热,同时阴霾冷雨缠绵,不时之气留连持续。这种物候学的异常是本次武汉疫情发生的外因基础。
《温病条辨》记载,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毒、有暑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记有9种之多。《黄帝内经》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吴又可《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的一种疫气所感。” 温病命名其实和季节密切相关,本次武汉市2019-nCoV感染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属于急性传染病,故属于中医感受天地间的杂气——疫疠之邪的温疫范畴,以肺部为主要病位的传染病。
中医病因学强调审证求因,本次2019-nCoV感染,属于中医湿邪性质的疫疠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湿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湿毒化热、传入阳明,形成阳明腑实,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
问:目前中医有什么好的治法呢?
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一. 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 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 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二. 临床治疗期
(1) 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 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 15g、陈皮 10g、厚朴 10g、藿香 10g、草果 6g、生麻黄 6g、羌活 10g、生姜 10g、槟郎 10g
(2) 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 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 10g、生石膏 30g、瓜蒌 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 6g、葶苈子 10g、桃仁 10g、草果
6g、槟郎 10g、苍术 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 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 15g、黑顺片 10g(先煎)、山茱萸 15g, 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 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 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 9g、陈皮 10g、党参 15g、炙黄芪 30g、茯苓15g、藿香 10g、砂仁 6g(后下)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