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医
12 月 31 号下午,武汉市卫健委发布最新通报,未发现明显人传染人的征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病原检测及对感染原因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医护人员总是冲在对抗传染性疾病的第一线。当出现不明原因肺炎,传染途径不明确时,又该如何保护好我们自己呢?
预防要点一:口罩/标准预防
患者佩戴口罩是减少周围环境中感染性气溶胶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是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策略。
1.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呼吸内科、儿科门诊的医务人员是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第一道窗口,感染风险较大,建议在正常接诊时常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 医务人员接触疑似流感等流行病的不明原因肺炎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近距离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 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物质时应佩戴手套;当身体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戴防渗透的隔离衣。
4. 预检分诊点应对疑似流感或流感患者及家属发放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正确的戴法能够发挥口罩的功能,保护自己保护他人。能够阻挡飞沫的口罩,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医用口罩和防雾霾口罩。
医用口罩
第一步,分正反
口罩分正反面、上下面,正面(朝外)颜色较深,反面颜色较浅,红色圈出的地方是上面,内有鼻夹金属条。
第二步,洗手
第三步,戴上
确保口罩反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第四步,压紧和拉伸
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覆盖鼻子、嘴巴。
防雾霾口罩
第一步,洗手后,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第二步,用口罩抵住下巴。
第三步,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
第四步,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确保使用前检查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
第五步,检查密合,良好的密合有助于达到口罩的预期防护作用。
预防要点二:手卫生
应按照 WHO 的「手卫生 5 个时刻」执行手卫生: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体液暴露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预防要点三:隔离
早隔离、正确隔离,是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直至明确排除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需要隔离的传染病。
1.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或观察室/病室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应独立设区,布局合理,出入口与普通门诊分开。
2.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开安置。病原分型/亚型相同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1m。疑似患者单间隔离较难做到,建议:患者之间至少保持>1.2m 的床间距,并保持病室良好通风,如病情容许,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编者建议:重症患者应尽量单间隔离,因为重症患者通常免疫力受损并伴有多种侵入性操作,如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感染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单间隔离是保护性隔离、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3.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患者的活动范围也应尽量限制在病室内。
4. 原则上不设陪护人员,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5. 隔离病室应设隔离标志。
预防要点四:通风/空气消毒
1. 预检分诊、门诊候诊区、病室等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也可采用机械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2. 安置患者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带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没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时,建议临时关闭空调系统,封闭回风口,改用自然通风或其他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3. 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权侵删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