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二伏"也叫中伏,进入"二伏"后就是一年里较高温热、不舒服的时间段。部分地区很可能出现比二伏天更热的时间段,需要依据实际气温进行防暑降温。
35度高温的夏季,不止热,更是疾病的高发时段之一。当气温超过30度,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加上气压偏低、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会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很大影响,心血管的压力和负担也纷至沓来。
3个因高温而给"心血管"带来的严重伤害,需要注意
1.闷热潮湿的低气压,则会令人心情郁闷,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心率和血压。
2.高温会加速人体的排汗,心脏打出来的血液不仅要供应身体日常的需求,还要多出一部分血液进行排汗,加重心脏的负担。
3.夏季因为排汗很多,补水不及时就很容易导致血液的粘稠,造成心血管风险。
高温夏季需要注意的6件事,或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建议分享给家人朋友
1.喝水过快
天热气温高,出汗多,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2.喝冷饮
高温下剧烈运动后,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进而造成血压低、大脑供血不足。如果马上喝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3.洗凉水澡
人在出汗后,人体内积累的热量还未散尽,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血液循环在体表也很剧烈,此时贪凉会影响体温调节。而且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4.空调温度过低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这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而且室内外温差过大,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度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5.饮食
夏天的晚上,夜市小龙虾、烤串、夜啤等美食全面袭来,这些重口味美食辛辣更是非常油腻,经常吃会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若是出现脑血管堵塞,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偏瘫。
6.过早起床
夏天太阳来得早,许多人就想趁天凉快,早点出门上班,这有可能带来风险。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而且每天6-11点这一段时间里,人的血压会上升,心率会加快,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避免在这期间剧烈活动。
高温天气还可以练习"瑜伽"吗?医生给出详细讲解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主治医师季春红表示:高温瑜伽初学者由于不适宜高温环境或者呼吸不得要领,有可能会造成练完以后感觉头晕的现象,一般是正常的反应,不用担心。
但是高温瑜伽练习前两个小时之内如果进食,由于食物消化过程中血液大量供应胃部,练习者也有可能会产生缺氧现象,从而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可以在高温瑜伽练习前两个小时之前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低血糖造成头晕,前两个小时之内则不适合进食。
练习时可以中途适当休息,补充水分,以免练完后头晕,一旦出现出汗过多、脱水、头晕、恶心,应该停止练习,去通风处休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严重感冒、发烧、肾病、糖尿病、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病的人,不适合练习高温瑜伽。
由于夏季温度过高,建议运动过后缓步走一走,平稳一下情绪和身体机能,然后适量补充一些淡盐水或绿豆汤等。并且室内空调温度别低于26℃,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白天最好每隔2小时就关掉空调,打开窗户通风。饮食上宜清淡,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