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于2020年1月22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在此基础上,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2020年2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用于进一步指导全国科学规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以下为诊疗方案摘录和更新内容解读。
1、传染源
第五版方案补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解读:国内外越来越多无症状患者被确诊,说明无症状者体内也能检出病毒,也是潜在的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第五版方案补充:“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解读:①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微粒。含有病毒的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目前已确定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明确。②2月1日深圳的医院发现感染者粪便内可以检出病毒核酸,消化道传播成为了有待确认的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第五版方案删除: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解读:随着确诊例数的增加,越来越多婴幼儿的感染者被检出,各年龄层皆有发病。病情较重的已不局限于老年群体和有基础病群体。
4、潜伏期
第五版方案明确:潜伏期 1~14 天,多为3~7天。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个体差异较大。基于更多的临床数据,第五版方案明确潜伏期1~14 天,多为3~7天。
5、临床表现
第五版方案补充和完善如下内容:
①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②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③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解读:①少数患者除了鼻塞、流涕和腹泻外,可有咽痛的症状。
②重症病例的表现增加了“和/或低氧血症”的描述。许多重症病例可以表现为持续的低氧血症。第五版方案量化了呼吸困难的标准,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来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③第五版方案中将第四版的表述“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删除,替换为“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现有的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肺部症状可能不是首发症状。
6、关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我国广泛地区被确诊,第五版方案修改了流行病学史这一项的内容表述。第五版方案完善为: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③聚集性发病。
④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检测阳性者。
解读:①这也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依据变得更加模糊。
②第五版方案特意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检测阳性者,包括无症状者。不能仅仅通过有无症状来界定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③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我国广泛地区被确诊,第五版方案修改了流行病学史这一项的内容表述。
7、关于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
第五版方案完善为: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解读:对于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第五版方案将第四版的“发热”完善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说明部分患者仅有呼吸道症状,也应作为判断为疑似病例的标准。
8、一般治疗
第五版方案将动脉血气分析列为常规监测指标,而不是第四版的“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第五版方案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的描述。
解毒:①虽然患者已常规监测血氧,但由于血氧饱和度是提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所以还应常规进行更为准确的动脉血气分析。
②方案种新增细胞因子监测。细胞因子是人体免疫系统为了清除异己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在自身免疫系统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时,大量细胞因子会“派上战场”。而极端大量的细胞因子会造成细胞因子风暴,损害自身正常组织,如损害血管、心肌。检测细胞因子可能是为了及早发现细胞因子风暴。
9、抗病毒治疗
①增加描述“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②抗病毒治疗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成人每次500mg,每日2次)”的治疗方案。
③第三版方案、第四版方案中已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粒)每次2粒,每日2次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第五版补充了需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副作用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解读:①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属合成核苷类药,对许多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
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卫健委最新的记者会上提到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瑞德西韦已进入我国临床试验阶段。
10、其他治疗措施
①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mg/(kg·d),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 100ml/日,每日 2 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有条件时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②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解读:①第五版方案对于糖皮质激素应用方面,增加描述“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强调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双刃剑作用:会延缓冠状病毒的清除。所以把握好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机。
②第五版方案在其他治疗措施里增加了“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由第四版的“可考虑恢复期血浆治疗”修改为“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部分内容来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五版诊疗方案)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