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目前市面上的说明书上明确指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都在这里。
首先说明一点的是,双相的很多症状和其他疾病类似,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系统的检查以后再决定,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觉得自己是双相。配合治疗,双相患者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以后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生活。跟抑郁症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说对别人无效或者对别人有的副作用,你就会经历。而且大部分的副作用都是剂量相关的,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调整药量来控制副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别的话不多说,上干货。
再次强调,这里讲的只是普遍的情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双相是什么?
顾名思义,双相是由“狂躁”和“抑郁”两个症状交替发作。
门诊治疗双相主要有四个治疗目标:
1.找到合适的方法去面对工作生活种可能会存在的压力因素。原因是因为,这些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疏导,累积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狂躁或者抑郁症状的发生。
2.监控和支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于控制双相上,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状态下,应该要能够得到药物的治疗作用,而避免或者降低药品的副作用。虽然大多数患者知道,服药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和避免住院治疗,但是多数人也讨厌需要长期服药的事实。这时候就需要充分的沟通和理解患者的感受了。
3.帮助患者建立支持体系。对抗双相的过程艰难有漫长,是一场持久战。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体系必不可少,着这个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主治医生的参与。
4.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供疾病相关的知识教育。身边的人对这个疾病了解的越多,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就越多。
选择双相治疗方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双向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仍旧是主流。心理治疗的话,目前来看,单一使用心理治疗没有办法得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能够帮助双相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对于双相病人来说,不推荐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因为很可能会诱发狂躁症状。除非患者已使用情绪稳定类药物,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来帮助控制病情。然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在这类双相抑郁患者身上的临床证据非常有限,也没有证据证明服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更好的控制双相抑郁患者的症状。如果在其他药物治疗都被最优化以后症状还是没有很好的被控制,可以考虑在情绪稳定类药物的基础上尝试增加抗抑郁药物,但是一般上不推荐。而这一做法有一点需要注意,敲黑板,一定要注意,临床试验表明,双相患者接受越多种类的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疗效越差。所以轻易不要尝试,也不要随便换药。切记。
以美国FDA批准情况为准,而目前主流药物有以下几种(这里只讨论说明书用法,不讨论说明书外用法):
情绪稳定类药物:
碳酸锂(Lithium)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作为长期维持药物,控制抑郁症状首选药物
治疗区间:维持治疗时,谷底浓度 0.6-1.2mEq/L;紧急治疗时,谷底浓度最高可达1.5mEq/L
锂中毒症状:
血液浓度若>1.5mEq/L:手抖,呕吐,腹泻,神志不清,运动失调
血液浓度若>2.5mEq/L: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律不齐,抽搐发作,昏迷,不可逆脑损伤
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1.碳酸锂的血液浓度需要定期检查,用药初期需要最好能够做到至少2-3周检查一次,稳定后可延长至2-3个月。除此之外,最好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血钙浓度,血液电解质,患者若>40周岁,还应该定期检查心电图。
2.常见副作用:恶心,腹痛,认知影响,齿轮样强直,口渴,多尿,体重增加,厌食,高钙血症,心率异常,浮肿,低甲状腺激素症等。
3.碳酸锂是百分百通过肾脏代谢排出的药物,导致多种情况都会影响到血液中锂的浓度:
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锂浓度升高:盐摄入减少,钠离子的流失(例如普利类降压药,沙坦类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但是阿司匹林和舒林酸相对其他种类来说要安全一些)
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锂浓度降低:盐摄入升高,摄入咖啡因或者茶碱(所以如果有饮茶或者喝咖啡的习惯,一定要告知医生)
服用碳酸锂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每天8-12杯水的摄入(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不要忽然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特别是盐分的摄入。
最好在餐后服用碳酸锂,能帮助缓解大部分的肠胃不适。
4.以下药物不要和碳酸锂同服: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苯妥英,卡马西平。同服的话容易增加神经毒性的风险(例如运动失调,颤栗,恶心等)
5.以下药物最好不要和碳酸锂同服:SSRI,SNRI,利奈唑胺等一些会激活血清素的药物。同服容易增加血清素综合征的风险。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针对症状:只作为长期维持药物,控制抑郁症状首选药物
注意事项:
1.若起始剂量没有选择对,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皮肤反应(Steven-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如果同时有使用双丙戊酸钠,请一定告知医生,选择更低的起始剂量。
2.若同时在使用苯妥因,卡马西平,利福平,扑米酮,或者某些抗病毒药物,一定告知医生,起始剂量需要调高。
3.若同时在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物,请告知一声,需要更高的维持剂量。
4.需要缓慢的增加药量。一定遵循医嘱。
5.常见副作用: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红珍,颤抖,运动失调,头晕,眼花,脱发(可通过补充锌和硒改善症状)
双丙戊酸钠(Valproat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不作为长期维持药物,不作为控制抑郁症状治疗
治疗区间:50-100mcg/mL。如果白蛋白水平低,需要计算核准血液浓度。
用药禁忌:怀孕,肝功不全,线粒体功能障碍(<2周岁的患者),尿素循环障碍
注意事项:
1.严重副作用:血氨过多(有症状的成人可使用卡尼汀来控制),体温过低,剂量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2.其他常见副作用: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红珍,颤抖,运动失调,头晕,眼花,脱发(可通过补充锌和硒改善症状),多囊卵巢症
3.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前,以及用药之后的头6个月),血常规,血小板
4.DR片和ER片不可相互替代。收到药之前请一定仔细核准。
5.有很多药物间相互作用,如果有在使用任何保健品,处方或者非处方药物,请告知医生或者药师,确定同服是安全的。
卡马西平(Carbamazapine)
针对症状: 狂躁症状,混合症状
治疗区间:4-12mcg/mL
药品警告:对于亚裔来说,开始使用卡马西平以前建议检测HLA-B*1502基因以预测Steven-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风险。也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用药禁忌:骨髓功能抑制,三环类药物过敏,在过去14天内使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某些抗病毒药物,使用奈法唑酮。
注意事项:
1.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以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2.常见副作用:恶心呕吐,嘴干,皮肤瘙痒,眼花,肝功异常,脱发,对阳光敏感
3.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液电解质等。治疗开始3-5天以后检查药物浓度,之后每4周检查一次。
4.药物存在着很多药物间相互作用,不清楚的请一定咨询专业人士。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
注意事项:极度嗜睡,有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
注意事项:
体重增长影响较低,对心脏的影响也比较小。
常见副作用:静坐不能,焦虑,便秘,失眠。
鲁拉西酮(Lurasidone)
针对症状:抑郁症状
注意事项:
1.需要和至少350大卡的食物同服。
2.存在大量药物间相互作用,请一定告知医护人员正在使用的保健品和药品。
3.常见副作用:嗜睡,恶心,焦虑不安,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锥体外系症状。(EPS)
4.对体重,血脂,血糖基本上无影响。
齐拉西酮(Ziprasido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
注意事项:
1.用药禁忌:QT间期延长或者QT间期风险。
2.常见副作用:嗜睡,失眠,上呼吸道感染,头疼,头晕,恶心。
利培酮(Risperido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
注意事项:
1.常见副作用:嗜睡,EPS(高剂量),泌乳素升高(经期紊乱,性功能障碍,乳溢等),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血糖升高,QT间期延长,姿位性低血压。
2.当剂量>6mg的时候,EPS和泌乳素升高的风险高。
阿塞那平(Asenapi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
注意事项:
1.舌下丸,服药后的10分钟内禁食禁水。
2.用药禁忌:严重肝功能不全。
3.常见副作用:嗜睡,舌头麻痹感,EPS,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的患者禁用)。
喹硫平(Quetiapi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抑郁症状。
注意事项:
1.常见副作用:嗜睡,姿位性低血压,体重增加,血脂高,血糖高,有EPS和QT间期延长的风险。(较低)
2.XR片最好在晚上服用,空腹或者随轻食服用。(小于300大卡)
卡利拉嗪(Cariprazi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抑郁症状。
注意事项:
常见副作用:头疼,失眠,EPS,肌张力障碍。
奥氮平(Olanzapine)
针对症状:狂躁症状,混合症状,长期维持药物,抑郁症状。
注意事项:
1.嗜睡,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血糖升高,EPS,QT间期延长(风险较低)。
2.抽烟会降低药物血液浓度。最好戒烟。
奥氮平/氟西汀复方(Olanzapine/Fluoxetine)
针对症状:抑郁症状。
注意事项:
1.嗜睡,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血糖升高,EPS,QT间期延长(风险较低),肠胃不适,食欲升高或降低等。
2.不常用。
最后再啰嗦一句,一定不要不跟专业人士商量自己做决定。这不是感冒发烧好了就没事儿了。目前的医疗水平不能根治双相,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